论文
桩端后注浆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pdf
刘宜昭;刘松玉;冯旭峰;薛凌云;Usman Hassan;
在南京河西地区开展了桩径1100 mm,有效桩长50.9~55.9 m,以中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共6组大吨位桩端后注浆嵌岩灌注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大直径后注浆嵌岩桩竖向承载特性及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结果表明:4根试桩Q-s曲线为缓变型,2根试桩为陡变型,桩顶回弹率达63.6%~83.4%,桩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不到5%;注浆质量差、桩端沉渣厚的试桩极限承载力明显偏低,嵌岩部分的桩侧摩阻力比正常工作的试桩小25.7%~30.8%;相比嵌岩较深试桩,嵌岩较浅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偏小,但端阻发挥更多,且在桩端附近的桩侧摩阻力发挥程度也更高,嵌岩段承担荷载的占比更高;随着桩顶荷载增大,试桩的嵌岩段总阻力近似线性增长,且基本大于桩周土总侧摩阻力。本试验研究成果为后注浆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地区大直径嵌岩桩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9年03期 v.1;No.117 1-9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基坑开挖卸载对下卧已建盾构隧道变形计算方法的改进.pdf
李俊逸;潘丽东;胡敏云;彭孔曙;
针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卧隧道隆起变形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Kerr地基模型的二阶段法理论计算方法;根据国内东部地区17个基坑开挖卸载对已建下卧盾构隧道工程影响的监测资料分析,提出了考虑工程措施影响的隧道最大隆起量估算公式;结合具体工程,比较了理论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公式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理论方法具有合理性但是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为此,根据经验最大隆起量对基于Kerr地基模型的二阶段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可考虑采用工程控制措施的下卧已建盾构隧道竖向变形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的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检验。
2019年03期 v.1;No.117 10-19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软弱土层中浅埋暗挖地道坍塌冒顶处理方案.pdf
杨守臻;谭英明;
本文重点介绍了杭州市某人行过街地道浅埋暗挖过程中的冒顶塌方情况,分析了地道冒顶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冒顶处理方案,并探讨了方案的实施效果,对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019年03期 v.1;No.117 20-2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止水帷幕对软黏土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分析.pdf
李瑛;张金红;刘兴旺;陈东;李冰河;
对深厚软黏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围护桩插入比很大时也可能发生隆起失稳事故,工程实例表明土体会从围护桩间流动。针对排桩和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采用绕止水帷幕底的圆弧滑动模式,根据极限平衡法推导得到坑底抗隆起稳定分析公式。通过对隆起失稳基坑实例分析,证明软黏土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不仅要考虑排桩入土深度而且要考虑止水帷幕入土深度,作为附加要求,建议绕止水帷幕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1.1。分析忽略了排桩对桩间软黏土的摩阻力,结果偏于安全。
2019年03期 v.1;No.117 29-3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用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时,目前还缺少资料计算最终沉降值的经验系数。国家规范GB 50007-2011的公式和行业标准JTS 147-2-2009的公式都可用来计算沉降值。它们的公式不同,但原理相同,所以结果也应该相同,借此可获得经验系数取值的方法。用国家规范GB 50007-2011的公式计算时,土的压缩模量应取用实际压力对应的值。用行业标准JTS 147-2-2009的公式计算时,应考虑真空压力的衰减。选择各自合适的经验系数,使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沉降曲线重叠,即可得到各自的沉降经验系数。通过某变电站的实例,推演获取经验系数的方法,其结果用实测资料验证,取得满意的效果。
2019年03期 v.1;No.117 33-3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交错叠合预应力型钢支撑再基坑中的应用.pdf
李健平;竹相;方华建;陆少琦;黄星迪;邓以亮;
本文依托实际工程案例,针对基坑边线角度过大的特点,设计了交错叠合预应力型钢支撑这一新型的支撑体系。采用了新的施工组织设计,解决了支撑安装、拆除施工的难点。通过理正软件计算了整体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变形及整体稳定性,结果均满足了规范的控制要求,证明交错叠合预应力型钢支撑这一新型支撑体系安全可靠,满足大角度边线基坑的稳定要求,为以后类似的基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9年03期 v.1;No.117 39-4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软土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环境效应及防治.pdf
刘兴旺;潘黎芳;陈卫林;何勇兴;
软土地基中地下连续墙设计与施工不当,易在成墙施工期间产生过大的土体变形,不利于邻近的浅基础建筑物、地铁盾构隧道等敏感环境保护对象的保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从墙体设计、槽壁加固和成墙施工三个方面分析了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的环境影响机理,针对设计与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墙体优化设计建议,以及减少槽壁加固和成槽施工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2019年03期 v.1;No.117 43-4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连云港软土区基坑支护方案分析与比较.pdf
吴连祥;周宏博;
基于连云港软土区的工程地质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变形、施工难易度、造价等因素,分别对开挖一、二层地下室基坑的多种支护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归纳出技术效益、经济效益较好的支护方案,可为软土地区类似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的选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年03期 v.1;No.117 47-5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渠式切割装配式地下连续墙设计与施工技术.pdf
刘兴旺;潘黎芳;李瑛;龚晓南;江正兵;张金红;
渠式切割装配式地下连续墙(TAD)是在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内插入混凝土预制板材,且预制板材间可靠连接,形成集挡土与截水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在设计和施工要点依次说明后,现场试验被用于验证该墙的可行性和性能,且设计要点包括墙体、预制板材和连接及构造等三部分。垂直度控制和连接可靠性是施工关键,直接决定墙体受力性能和止水能力。现场试验表明该墙充分利用水泥土连续墙止水可靠和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刚度大的优点,土体变形较小,可进一步应用。
2019年03期 v.1;No.117 53-57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软土地基一般通过排水固结法改良其不良工程特性,而排水砂井的深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期和地基处理效果。本文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研究砂井深度对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地基中浸润线随着砂井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砂井穿透软土层时浸润线降低最明显;软土地基的沉降量随砂井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砂井穿透软土层时沉降量增加显著;砂井深度小于软土层厚度时,软土地基固结度随砂井深度而显著提高,砂井深度大于软土层厚度时,砂井深度的增加对软土地基固结度的影响不明显。
2019年03期 v.1;No.117 58-61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为使18 m的深基坑采用自然放坡法顺利实施,专门研究了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了设置抗滑桩的作用。使基坑顶面以下34 m范围内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所有滑弧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程要求。为了仍可应用理正基坑软件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用替代土层代替竖向增强体。经过验算证明了复合抗剪强度法计算抗滑桩比传统方法、英国BS 8006:1995等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2019年03期 v.1;No.117 62-6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钻在人工挖孔抗滑桩基岩钻掘施工中的应用.pdf
邓勇;周伟新;韦兴标;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人工挖孔抗滑桩基岩挖掘施工实践,该工程地处偏僻乡村,道路交通条件落后,旋挖钻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且该滑坡点距当地村民住房近,不具备小药量爆破清除条件,而采用风镐或电镐掘进困难。该人工挖孔抗滑桩基岩挖掘施工中,采取水钻方法攻克风镐或电镐挖掘效率低下,较好地解决人工挖孔抗滑桩基岩挖掘的难题。
2019年03期 v.1;No.117 69-7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pdf
宋金龙;朱建才;陈赟;周群建;胡根兴;金小荣;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当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其相关数据信息是整个建筑信息模型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BIM技术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的特征,初步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方法与流程,并重点对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实践表明,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中可以更加有利于建设工程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但相关技术以及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9年03期 v.1;No.117 73-77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可回收式预应力浆囊袋锚杆在软土地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pdf
蔡信国;虞革新;
本文介绍了可回收式预应力浆囊袋注浆锚杆在某软土地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围护方案选择、拉锚式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围护结构计算分析、过程监测及监测结果等。该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表明该类锚杆在类似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供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借鉴。
2019年03期 v.1;No.117 78-83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简讯
2020年岩土工程西湖论坛:岩土工程地下水控制理论、技术及工程实践(2020年10月23~25日,杭州)(一号通知)
<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岩土工程西湖论坛(2020)的主题定为:岩土工程地下水控制理论、技术及工程实践,并拟定于2020年10月24~25日(23日报到)在杭州花家山庄召开。建筑工程中基坑、地下工程中隧道和边坡工程中滑坡等工程事故,大部分都涉及到地下水,本次会议拟开展岩土工程地下水控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等进行交流,旨在促进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会前将围绕该主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专著岩土工程西湖论坛系列丛书第
2019年03期 v.1;No.117 19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出版20多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20多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不少设计、施工技术人员承担域外工程。近年来,不少读者希望词典能够再版。为了适应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第二版。第二版对第一版收编的词条进行了修订、补充、完善,收编的汉语词条从723条扩展到1106条。《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第二版)收录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领域的常用词条和相应的英文词条。词条释文力求正确、简明、全面,并
2019年03期 v.1;No.117 3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可回收锚杆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正式召开
<正>2019年12月14日,由浙江大学和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可回收锚杆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蓝天宾馆正式召开。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俞建霖副教授,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陈丽蓉董事长、魏建华副总工程师,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文生,郑州大学周同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贾金青教授,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付文光副总工程师等来自
2019年03期 v.1;No.117 6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装备新工艺
新型环保型桩基施工设备——静压植桩机.pdf
金小荣;吴国彬;郭永;陈国主;莫立成;
为克服桩基施工过程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等建设环境公害问题,日本技研制作所(GIKEN)研制开发的静压植桩机首次成功应用于工程。文中首先介绍了静压植桩机的压入机理,该新型环保型设备可施工多种桩材;其次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岩土层可采用不同的压入工法并重点介绍了该设备超近距离静压施工拉森桩的工艺;最后给出了该设备静压施工钢管桩在河流护岸和大桥基础的抢险修复工程。
2019年03期 v.1;No.117 84-8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一种新型绿色围护工艺——PC工法桩.pdf
金小荣;陈树龙;吴国彬;郭永;莫立成;
PC工法桩为通过焊接在钢管桩上的锁扣与一个或多个拉森桩连接形成钢质连续墙,该工法首次应用于杭州大华饭店改造工程G20峰会配套项目,是一种新型绿色围护工艺。PC工法桩较传统围护桩有诸如避免桩长缺陷、防止帷幕渗漏和杜绝露筋缺陷等优点,PC工法桩采用了工厂化加工钢管和机械化施工,质量可靠,容易监管,施工快速,无需养护。PC工法桩已在二百余个深基坑工程中成功应用,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节能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围护工艺。文中介绍了其理论计算和施工工艺,同时给出了两个典型深厚软基和粉砂土层的深基坑成功案例,并指出静压施工将进一步开拓PC工法桩的应用范围。
2019年03期 v.1;No.117 87-90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地基处理》征稿简则
<正>《地基处理》于1990年10月创刊(国际同类刊物Proceedingsof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Ground Improvement,1997年创刊),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介绍地基处理理论和技术刊物,自创刊起一直得到很多岩土工程前辈和大师们的帮助和支持(卢肇钧院士、周镜院士、黄熙龄院士、冯国栋教授、陈仲颐教授、钱家欢教授、刘祖德教授、顾晓鲁教授、蒋国澄教授等长期担任顾问)。近三十年来《地基处理》见证并引领着我国地
2019年03期 v.1;No.117 4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欢迎订阅《地基处理》杂志
<正>《地基处理》公开发行啦!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文(国新出审(2019)854号),《地基处理》获得国内公开发行的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3-1416/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95。《地基处理》1990年创刊,坚持发行29年内刊到2019年成功获得刊号,这漫长29年的坚持离不开全国土木行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019年03期 v.1;No.117 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2019年03期 v.1;No.117 91-92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