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力学特性与微观机理.pdf
张振;李光耀;叶观宝;单卫良;舒欢;海底淤泥具有特殊的土性特点,比如含水率高、强度低、有机质含量高、含盐量高等。随着工程建设向海洋进军,海底淤泥固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GS固化剂是一种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的绿色固化材料,常被用于软土的加固处理当中。本文以香港某海底淤泥地基处理工程的海底淤泥为加固对象,研究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时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对比分析了GS固化剂和水泥的掺量、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借助背散射电子显微镜获得固化土的背散射电镜(BES)图像,通过物象识别分析得到灰度直方图,对固化剂的固化机理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S固化土表现为应变软化规律,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增加,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相比于普通水泥,GS固化土的早期强度更高、强度增长更快,强度提高比在2.03~2.81。GS固化土E_(50)与q_u的关系与水泥土基本一致。与水泥土相比,GS固化土的水化产物含量明显更高,水化程度好,孔隙含量相对较低,结构更加稳定。
2022年S1期 v.4 1-5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含水量对水泥加固含黏粒砂土的强度影响.pdf
魏骁;KU Taeseo;杨仲轩;水泥加固是有效且常用的土体加固方法之一。工程上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衡量土体加固效果,但是由于土体加固后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可以合理表征和预测土体经水泥加固后的强度。本研究利用土单元体试验方法,研究了含水量对于水泥加固含细粒砂土强度的影响,建议采用“水胶比”用于水泥加固含黏粒砂土的配合比设计;还研究了含水量对加固后砂土的剪切波与超声波速的影响,利用剪切波和超声波速表征加固后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该经验关联基本不受含水量、水灰比、水泥掺入比和养护龄期的影响,可以用于现场强度检测和监测。最后,对含水量影响水泥加固土体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2022年S1期 v.4 6-13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CaO-GGBS固化土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pdf
徐家俊;傅勇;陈洋彬;地基处理化学固化法如水泥土搅拌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研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胶凝材料来部分或完全取代水泥,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维固结压缩试验,探究了初始含水量、固化材料类型及其掺量、掺砂率以及养护时间等因素对生石灰激发粒化高炉矿渣(生石灰-CaO,粒化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GGBS)固化土和水泥(Portland cement,PC)固化土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CaO-GGBS固化土与水泥土类似,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存在明显的结构屈服点和屈服应力,当竖向压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固化土的压缩性很小,而当压力超过屈服应力时其压缩性会突增,转变为高压缩性土体。CaO-GGBS固化土的屈服应力随着初始含水量的降低、固化材料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CaO-GGBS对于高含水量软土的固化效果优于水泥。
2022年S1期 v.4 14-21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微生物灌浆加固地基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pdf
邓温妮;吴智威;微生物灌浆加固地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新技术,具有加固效果明显、扰动小、环保等优势,是当前地基加固技术的前沿问题。微生物灌浆效果与地基中生成的碳酸钙均匀性及含量有密切相关。通过建立灌浆过程中的多孔介质渗流、溶质运移传输和微生物生化反应一维耦合模型,加入微生物初始分布和微生物活性随时间衰减模型,对微生物灌浆生成碳酸钙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与5 m砂柱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微生物初始分布以及不同灌浆参数(灌浆速度,胶结液浓度和灌浆次数)对灌浆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优灌浆方式。结果表明微生物初始分布、灌浆速度和次数均对最终碳酸钙量和分布影响很大,胶结液浓度对最终碳酸钙量影响最小,适中灌浆速度和分步灌浆能提高碳酸钙的均匀性。研究显示菌液和胶结液反向分步灌浆,胶结液浓度为1~1.5 mol/L,采用较高的灌浆速度的灌浆方式,能有效减少碳酸钙在入口处的堵塞,提高灌浆效果。
2022年S1期 v.4 22-28+3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MTBE污染黏土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pdf
祁妍敏;章定文;林文丽;对污染场地进行地基处理前需进行污染评价,电阻率法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为研究非水相液体污染黏土的电阻率特性,本文应用二极法对水饱和、污染物与水共同饱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污染土电阻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水饱和黏土的地层因子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饱和污染黏土的电阻率随着水饱和度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降低;非饱和状态下,当体积含污率一定时,土体电阻率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小,体积含水率一定时,土体电阻率随着体积含污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体积含湿率的增加会使土体电阻率逐渐减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影响污染土电阻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体积含水率、孔隙率、体积含污率。
2022年S1期 v.4 29-3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电极反转模式下反转电压对电渗影响试验研究.pdf
蒋熠诚;周建;甘淇匀;马郁春;石文;电渗法可以加快低渗透性软土排水固结,被视为一项极有前景的地基处理技术,在电渗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常采用电极反转的通电方案。为了研究电极反转通电时反转电压对电渗加固的影响,开展不同反转电压下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室内一维模型试验,实测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排水速率、电流电压值,以及试验结束后土体含水率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短时间反转通电会对电渗排水效果产生不同影响,且能使电渗加固效果更为均匀;随反转电压的增加,电渗排水量先增加后减小,过高的反转电压会对电渗效果起抑制作用;反转通电主要通过影响电流对电渗产生作用,恢复正向通电后土体电流急剧提升,电极反转产生积极影响,而恢复正向通电后土体电流突降时电极反转抑制排水。本文试验证明了在合适的反转参数下,电极反转不仅能使土体加固效果均匀,还可以促进排水,提高电渗效率。
2022年S1期 v.4 37-44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饱和土体中高频振动沉桩环境影响机理研究.pdf
何金辉;李明广;陈锦剑;近年来,高频振动沉桩因沉桩效率高、环境效应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高频沉桩仍存在较大理论空白,尤其是高频沉桩较于其他频率沉桩的环境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阻碍了工艺的发展。针对该问题,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了饱和土体振动沉桩数值模型,并从低频到超高频设置若干工况,从而对比验证高频沉桩的优势。结果表明,在避免共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高频频率,有利于增强桩周土体的孔压响应,促进桩体贯入,同时可有效控制地表振动,提高施工的质量。此外,引入振动桩机免共振施工工艺,可有效避免低频共振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扰动。
2022年S1期 v.4 45-50+57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隧道接缝橡胶止水带老化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pdf
杨大勇;张小飞;章定文;高雷;孙晋;橡胶止水带的长期性能对隧道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热空气老化试验研究橡胶止水带的老化性能及其变化规律。老化实验表明,橡胶硬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温度越高,增大的幅度越大;橡胶拉断伸长率、拉伸强度均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温度越高,减小的幅度越大;利用试验结果计算橡胶Mooney-Rivlin模型中的参数C_(10)和C_(01),结果表明C_(10)与橡胶硬度、C_(01)和拉断伸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和0.864,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以橡胶拉断伸长率为老化特征建立了橡胶止水带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百年后橡胶止水带的变形性能仅为初始的40%。
2022年S1期 v.4 51-57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搅拌桩加固河堤的变形破坏离心模型试验.pdf
沈晨;章定文;宋涛;张国龙;杨泳;为验证南水北调工程安徽段-白山枢纽工程搅拌桩加固河堤的安全性,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高重力场下河道水位、河堤表面沉降、不同位置桩土的受力与变形性状及河堤的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土体中自由水通过破坏后的桩体排出导致河道水位上升。一级坡顶沉降最大,最危险滑动面剪入口位于一级坡中部,除最危险滑动面以外的地基中仍然有潜在的滑体和滑动面存在。离心加速度升至80 g时,河堤发生深层滑动失稳破坏。失稳破坏过程中,一级坡顶下桩体表现出受压受剪破坏,一级坡面及二级坡顶下桩体表现为压弯和拉弯破坏,二级坡面至河床下的桩体表现为剪切破坏。地基滑动面并未完全穿过桩体破坏位置。
2022年S1期 v.4 58-64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某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数值法和极限平衡法对比分析.pdf
王萌;云南某机场高填方边坡具有原地基及基岩地形起伏大、红黏土软弱层分布广、填筑体厚度大等特点,其最大填方厚度约为70m,最大垂直高差约为46m。本文采用不同的数值法对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地基初始地应力和填筑等施工工序对数值法稳定性分析结果影响显著,对于高填方边坡采用数值法分析更能反映边坡实际应力场特征,对于复杂高填方边坡采取数值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本工程的极限平衡法分析中,不同算法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相对安全系数大小关系:瑞典条分法<简化Janbu法<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Sarma法。极限平衡法(简化Bishop法)所得安全系数结果与应力分析法(SAM)较为接近,相差小于5%;但明显大于强度折减法(SRM),约为前者的1.08~1.22倍,数值法稳定性分析结果相比极限平衡法有一定的安全储备。通过强度折减法中剪应变增量云图得到的滑动面与极限平衡法、应力分析法搜索得到的临界圆弧滑动面位置基本吻合。
2022年S1期 v.4 65-71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粉黏混合土的临界状态统一本构模型研究.pdf
孙昊;钱建固;时振昊;粉黏混合土是指含量以粉粒和黏粒为主的土体。本文为了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改变屈服面形态为特点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个联合状态参数模型中的屈服面,利用其由两个参数控制屈服面形态的特点,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的塑性势,使之能够用于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中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对屈服面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与塑性指数之间的经验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土含量增加,土体塑性指数减小,不排水极限偏应力和最大有效应力比增大,空间比和应力状态系数减小,屈服面最高点向左上方移动。
2022年S1期 v.4 72-77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工程应用
浅议软土地区路桥过渡段质量控制指标.pdf
何长明;黎军;现行公路和城市道路规范对软土区路桥过渡段的质量要求主要基于道路等级确定路基的容许工后沉降,在质量控制时未充分考虑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速度的影响,未明确路桥过渡段长度及渐变率,也未明确桥台处错台高度,导致部分软土区路桥过渡段出现陡坡型、错台型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形式。结合路桥过渡段安全性、舒适性及车路协同研究成果,分析了公路和城市道路各等级道路与设计速度的关系,并对设计速度进行定档分级,提出基于设计速度的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整合了公路和城市道路规范的相关要求。为保证路桥过渡段质量控制指标的延续性,承继了现行规范中路桥过渡段容许工后沉降指标要求并进行优化;将路线规范中的超高渐变率引入路桥过渡段,以确定满足行车安全的渐变率;通过容许工后沉降和渐变率计算出过渡段长度,并引入最大错台高度控制“桥头跳车”。路桥过渡段采用基于设计速度的多指标质量控制,可为科学、合理确定桥头段软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也有利于软土区路桥过渡段的整体质量控制。
2022年S1期 v.4 78-85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在邻近基坑保护建筑基础加固的应用.pdf
杨玺;苏志鹏;梁永辉;高星;大型深基坑开挖时邻近保护建筑物沉降控制是基坑对周围环境影响控制的首要问题之一。对邻近大型基坑的保护建筑物采用主动隔离桩结合注浆加固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保护建筑物的变形沉降,减缓建筑物主体结构裂缝的发展。改性聚酯注浆材料具有轻质、早强、水不敏感、耐久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微扰动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介绍了一个减小基坑施工对邻近保护建筑影响的工程实例,案例中采用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对采用天然地基的房屋基础进行主动预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房屋在基坑施工期间的沉降。主要介绍了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材料的化学组成、技术指标,以及采用该工艺进行基础加固的控制要点。轻型动探检测结果和监测数据显示,该工艺加固的有效半径达2 m,对提高地基抵抗周围施工扰动影响效果较好,在基坑施工中房屋基础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022年S1期 v.4 86-91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开挖条件下渠道边坡双排板桩墙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pdf
杨海浪;李波;胡波;龚壁卫;基于引江济淮某双排桩支护渠道边坡的工程原型,开展新型板桩墙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渠道开挖条件下双排桩的桩身弯矩以及坡体水平位移等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当渠道边坡开挖至渠道底部时,后排桩(桩长11.5 m)和前排桩(桩长8 m)的桩顶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9.11 mm和18.06 mm,自桩顶至桩底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桩间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7.82 mm,随深度增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埋设大于15 m时水平位移小于2 mm;桩身弯矩随着开挖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自桩顶至桩底弯矩先增大后减小,桩长11.5 m和8 m的最大值约为73 kN·m和69 kN·m。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参数分析为渠道边坡板桩墙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
2022年S1期 v.4 92-9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侧边堆载对管桩桩身侧向变形影响试验研究.pdf
尹骥;通过上海青浦区两种地质条件下的现场1∶1足尺试验,研究分析了PHC-500-AB-125型管桩以及土体在侧边堆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模式,同时,研究了桩顶侧向刚度对管桩变形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邻近堆载的作用下,土体侧向变形可近似为“抛物线形”或“倒三角形”分布模式,并且侧向变形主要集中于浅层软弱土层,自4~5m深度左右向下迅速衰减。在邻近堆载的作用下,桩身侧向变形规律如下:当桩顶自由时,主要为“倒三角形”分布模式,而当桩顶受到水平约束时,桩身浅层侧向变形主要表现为“顶部小、中部大”的“梯形”分布模式。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带相连的方式以提高桩顶侧向支撑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管桩的侧向变形,采用群桩方式相较于单桩方式,可减少约10 mm的侧向位移,但仍然不能确保桩身侧向变形不超过10 mm,为了减轻堆载对桩基的影响应采取其他地基处理措施。
2022年S1期 v.4 99-104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风积沙路基工程特性和稳定性防护研究综述.pdf
李瑞杰;李学丰;风积沙是重要的沙漠公路路基填料,其工程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梳理沙漠公路风积沙路基工程特性及稳定性防护,对风积沙的静力试验特性、压实特性、稳定特性和路基稳定性防护等方面有关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风积沙是沙漠公路理想的路基填料;风积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对控制风积沙压实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使用土工格室及化学添加剂等方法可有效改良风积沙路基的稳定性。沙漠风蚀和沙害会对风积沙路基产生不利且持续的影响,建议采取生物防护等多种防护措施。最后,对当前沙漠公路风积沙路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2年S1期 v.4 105-114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沙漠地区钻孔灌筑桩后注浆提升竖向承载力研究.pdf
杨松松;李吉阳;章定文;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入岩钻机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桩基无法入岩而引起的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后注浆工艺改善桩侧土体性质,可以减少桩基入岩深度,提升灌注桩承载力。以埃及新首都CBD项目钻孔灌注桩基后注浆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研究沙漠地区后注浆施工对于桩基承载力的提升情况,分析桩基后注浆施工的经济效益,并总结沙漠地区桩端与桩周注浆参数的取值。研究表明沙漠地区采用后注浆工艺桩基的承载力可以提升桩基承载力1.5倍;沙漠地区桩侧的注浆压力保持在1.5~3.0 MPa,桩端的注浆压力保持在2.0~5.0 MPa,可以达到较好的注浆加固效果;采用后注浆工艺可以显著的节约施工成本。
2022年S1期 v.4 115-120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黄河下游地区灌注桩侧摩阻力预测方法研究.pdf
任志文;莫品强;刘彬;王洪国;庄培芝;为了评估已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桩基侧摩阻力计算方法对黄河下游地区灌注桩的适用性,采用文献中4种CPT方法和SPT试验进行预测,并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OKI法显著低估了总桩侧阻力,PHILIPPONNAT法和LCPC法总侧阻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但是对于土层的桩侧摩阻力预测结果误差较大;LCPC法和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规程方法预测较好,但是4种CPT方法均不及SPT试验,无论是数据拟合还是概率分析,SPT试验整体预测效果均较可靠。该研究可为黄河下游地区及相似土质情况下灌注桩的桩侧摩阻力计算提供参考。
2022年S1期 v.4 121-127+133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水位抬升下黄土高填方地基增湿变形试验研究.pdf
周涛;木林隆;王乐;张继文;曹杰;地下水位抬升影响下,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增湿变形沉降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成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平山造地工程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黄土的变形,可分为由力作用造成的压缩变形和水作用下引起的增湿变形。地下水位上升,黄土体中含水量增加,引起的黄土增湿自下而上发展,浸水面积大,湿陷均匀,浸湿速率一般较慢,湿陷变形的过程较长。本文通过1 g模型试验,对吸湿条件下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了高应力下重塑黄土在不同的地下水位抬升高度等不利条件下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3组实验工况(液面低于土面、液面与土面齐平、液面高于土面)中,当水头与黄土体表面齐平时,其稳定沉降最大。黄土浸水后初期,黄土地表沉降发展速率较快,当黄土浸水饱和后,基本达到稳定沉降。
2022年S1期 v.4 128-133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直接强夯法处理低含水量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效果分析.pdf
徐文涛;董宝志;于永堂;赵霞;曹立人;岳峰;我国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湿陷性强烈,湿陷等级高,天然含水量低,夯实处理的难度大。为评估直接强夯法处理大厚度、低含水量和强湿陷性黄土的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设项目场平工程的填方区和挖方区分别开展了8 000 kN·m、12 000 kN·m、16 000 kN·m和25 000 kN·m强夯能级的强夯试验,并进行了地基土取样室内试验和地基承载力原位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平均值在6.4%~8.8%范围内,经8 000 kN·m、12 000 kN·m、16 000 kN·m和25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后,挖方区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深度分别为2 m、4 m、5 m和11 m,填方区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深度分别为3 m、7 m、8 m和12 m;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220 kPa。相关成果可为低含水量、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强夯处理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22年S1期 v.4 134-143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碳中和、碳达峰中秸秆降解排水技术的应用与刚柔复合地基的关系.pdf
常雷;李学丰;苏开敏;张利;王玉华;李楷兵;李德光;在深厚软基及吹填造地上采用环保型秸秆可降解排水板替代塑料排水板进行真空预压施工时,每年可节约生产塑料排水板原材料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混合原材料1.4~1.5亿吨,每年可避免向大气排放约6 800亿立方的CO_2气体。环保型秸秆降解排水板主要原材料为农田里废弃的秸秆原料,通过晾晒、烘干、粉碎切割、产生小于1 cm长的秸秆纤维绒与固体热融胶、少量锯木纤维、少量椰壳纤维等混合料,再投放到螺旋热融挤压设备中搅拌软化后挤出秸秆排水板板芯成品,后续再热融黏合上双面防淤堵滤膜层,最终形成工程上能用的整体式秸秆降解排水板。采用秸秆降解排水板处理后的深厚软基,可彻底解决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地基后继续排水的困局,在真空预压施工验收完1年后其板芯纤维分子结构链逐渐被生物菌分解断链使排水通道失去排水功能,同时还避免了水泥搅拌桩施工时易缠桩及植入预制管桩时易被拉扯桩而影响整体成桩质量的问题。当深厚软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处理后达到≥70 kPa以上、工后沉降值≤15 cm时,深厚软基厚壳层再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1])的要求,设计出植入大直径≥Φ1 000 mm的水泥土或薄壁刚性复合疏桩的长度、间距,桩土协同后形成以刚性体为主、柔性体为辅的刚柔复合厚壳层复合地基,其具有整体承载力高、沉降小(可控)、差异沉降小(可控)、整体稳定、整体抗水平推力大、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不仅能提供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500~1 000 kPa,还能为投资方节约综合成本20%以上。
2022年S1期 v.4 144-151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微扰动改性聚酯注浆技术在既有建筑地基加固的应用.pdf
苏志鹏;刘龙;杨玺;梁永辉;如何在既有建筑室内进行微扰动地基加固是基坑环境影响控制的首要问题之一。常见的锚杆静压桩、高压旋喷桩、花管注浆等地基加固工艺由于施工面大、施工扰动较大等原因不适用于既有建筑微扰动地基加固。近年来,改性聚酯注浆技术凭借其施工快速、作业面小、扰动小等优势,在堤坝防渗、公路路基加固、高速铁路病害整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了微扰动注浆加固技术对由于邻近基坑开挖导致沉降的房屋进行处理的案例,案例中采用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对沉降后的采用天然地基的房屋基础进行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房屋在基坑拆撑期间的持续沉降。主要说明了微扰动注浆技术施工影响小、速度快和效果显著等施工特点。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该工艺对提高地基抵抗周围施工扰动影响效果较好,在基坑施工拆撑过程中基础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
2022年S1期 v.4 152-158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云南红河综合交通枢纽膨胀土地基复杂岩土工程设计.pdf
吴江斌;罗岚;黄昱挺;西部地区大型交通枢纽项目往往面临复杂的地形地貌及特殊工程地质条件。红河综合交通枢纽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四大交通枢纽之一,项目位于我国典型的膨胀土发育地区,涉及复杂的土石方、地基处理、边坡支护等岩土工程设计内容,挖填方处理面积约16万m2,土方开挖量111万m3,土方回填量35万m3;挖方边坡长度约为1 055 m,挖方最大高度约17 m;填方边坡长度约为1 100 m,最大填方高度约13 m。本文综合考虑了原始地形地貌、功能需求、膨胀土地基处理工艺、周边料源及弃土条件等因素,采用了尽量少填方、适当多挖方的地势设计策略,将场地由全场整平调整为双台地方案,更契合现状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107万m3;针对边坡支护高度变化剧烈,与建构筑物关系复杂,工况关系复杂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了加筋土边坡、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锚拉式桩板挡墙等多类型边坡支护组合设计方案,对于外部接口采取了永临结合处理对策,并对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锚杆锚索与膨胀土粘结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实现了膨胀土高边坡的合理设计。上述设计方案与技术成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022年S1期 v.4 159-166页 [查看摘要]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地基处理》征稿简则
<正>《地基处理》于2019年2月28日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CN33-1416/TU,ISSN 2096-7195),由浙江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担任主编。《地基处理》于1990年10月创刊(国际同类刊物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Ground Improvement,1997年创刊),自创刊起一直得到卢肇钧院士、周镜院士、黄熙龄院士等很多岩土工程界前辈和大师们的帮助和支持。三十多年来,《地基处理》在我国岩土工程学术界和工程界形成较大影响力,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地基处理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
2022年S1期 v.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欢迎订阅《地基处理》杂志
<正>《地基处理》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3-1416/T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7195,CODEN DCIHA8,定价每期38元,全年定价228元(含邮寄费)。《地基处理》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担任主编。主要刊登国内外地基处理及岩土工程其他方面研究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地基处理水平。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工程应用、新装备新工艺、一题一议、讨论和简讯等。
2022年S1期 v.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